告白 (湊佳苗)
2010-06-27 by Jakei
告白
這本小說在今年好像有電影上映的樣子。
不過,我還是買了小說啃。
首先呢,這是本很白話,很簡單,
用詞遣字都十分基礎且淺白,即使是現在中文程度不甚好的國中生也能輕易閱讀。
但能理解到多深層的意境就因人而異了。
一齣用意外落幕的謀殺為起點;
以六個章節,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詮釋同個事件,但六個角度的看法想法,
逐漸編織出一個完整的黑暗世界。
很簡單的心態,很單純的情緒,卻絲絲糾結成網。
然後越來越亂,接著網住書中的每個角色,那些應當是單純天真的學生。
這是本,翻閱,就停不下來的書。
沒看到最後,就像一齣推理劇少了某個線索般的不完整。
很寫實,很真切,不管是對兇手-少年A或少年B,班上的同學,或是新任的教師。
甚至是被害者的母親,這些情緒都很真實也很貼切。
再者,人是很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用六個章節,
先接收到對於角色的某個印象,
卻會在下個章節中被推翻,甚至有點改觀或是,更加強烈。
母子關係在本書中很重要,可以看到應當很單純的母子關係,
但母親的呵護寵愛,或是嚴肅冷漠,卻都會造成孩子意想不到的反應。
沒有不合理,也許有些歇斯底里,也許有些過於誇張,但卻都仍在合理範圍內。
會讓人一邊閱讀一邊想著,"阿,的確會有人是這樣想的。"的感覺。
也因為太真切,於是便覺得太合理太寫實,彷彿的確就有個這樣的事件在週遭發生。
人性很簡單,年紀小的孩子,想法的單純,也會是單純的黑暗。
這本書要說是推理小說,我覺得太牽強了,因為沒有精心密謀,沒有完美犯案。
有的,只是小鬼頭的惡作劇,和可悲的自尊心。
要說是心理學嘛,倒是沒這麼嚴肅,這只是一本闡述一個事件,當事者之間的背景與心情。
畢竟沒有什麼小說會把配角拿來當成主角般的細細交代,所以反而覺得清新且有趣吧。
讀此書的時候,BANK會一直用頭來把書頂走。
於是拿他當書架,作為懲罰。
這是取自博客來的簡介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,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作者利用《罪與罰》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,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、嫌疑犯學生、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,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,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,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、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、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、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、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,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。
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,是「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」(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),《讀賣新聞》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,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。
作者簡介
湊佳苗
1973年生於廣島縣,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系畢業。孩童時喜好幻想,讀中小學時就在學校圖書室裡嗜讀江戶川亂步和赤川次郎的作品。結婚後,白天當家庭主婦操持家務,利用早晚的空檔時間寫稿。2005年入選第二屆 BS-i 新人劇本獎佳作。2007年獲得第35屆 Radio Drama 大獎;同年,以短篇小說〈神職者〉獲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獎,出道作《告白》即以這個短篇當作開場,增寫六個篇章巧妙連結成這部暢銷日本的長篇小說,2008年出版後得到書店空前的熱烈反應,更在書店店員大力推薦讚賞下,成功製造讀者口碑,銷量至今破67萬冊,並獲得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,擊敗強勁對手東野圭吾與伊(土反)幸太郎。其後尚有兩本新作:《少女》、《贖罪》。
譯者簡介
丁世佳
以翻譯糊口二十年,譯有《銀河便車指南》、《宇宙盡頭的餐廳》、《死亡祭儀》等,現為無業遊民。部落格:tanzanite.pixnet.net/blog
這本小說在今年好像有電影上映的樣子。
不過,我還是買了小說啃。
首先呢,這是本很白話,很簡單,
用詞遣字都十分基礎且淺白,即使是現在中文程度不甚好的國中生也能輕易閱讀。
但能理解到多深層的意境就因人而異了。
一齣用意外落幕的謀殺為起點;
以六個章節,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詮釋同個事件,但六個角度的看法想法,
逐漸編織出一個完整的黑暗世界。
很簡單的心態,很單純的情緒,卻絲絲糾結成網。
然後越來越亂,接著網住書中的每個角色,那些應當是單純天真的學生。
這是本,翻閱,就停不下來的書。
沒看到最後,就像一齣推理劇少了某個線索般的不完整。
很寫實,很真切,不管是對兇手-少年A或少年B,班上的同學,或是新任的教師。
甚至是被害者的母親,這些情緒都很真實也很貼切。
再者,人是很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用六個章節,
先接收到對於角色的某個印象,
卻會在下個章節中被推翻,甚至有點改觀或是,更加強烈。
母子關係在本書中很重要,可以看到應當很單純的母子關係,
但母親的呵護寵愛,或是嚴肅冷漠,卻都會造成孩子意想不到的反應。
沒有不合理,也許有些歇斯底里,也許有些過於誇張,但卻都仍在合理範圍內。
會讓人一邊閱讀一邊想著,"阿,的確會有人是這樣想的。"的感覺。
也因為太真切,於是便覺得太合理太寫實,彷彿的確就有個這樣的事件在週遭發生。
人性很簡單,年紀小的孩子,想法的單純,也會是單純的黑暗。
這本書要說是推理小說,我覺得太牽強了,因為沒有精心密謀,沒有完美犯案。
有的,只是小鬼頭的惡作劇,和可悲的自尊心。
要說是心理學嘛,倒是沒這麼嚴肅,這只是一本闡述一個事件,當事者之間的背景與心情。
畢竟沒有什麼小說會把配角拿來當成主角般的細細交代,所以反而覺得清新且有趣吧。
讀此書的時候,BANK會一直用頭來把書頂走。
於是拿他當書架,作為懲罰。
這是取自博客來的簡介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,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作者利用《罪與罰》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,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、嫌疑犯學生、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,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,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,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、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、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、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、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,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。
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,是「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」(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),《讀賣新聞》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,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。
作者簡介
湊佳苗
1973年生於廣島縣,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系畢業。孩童時喜好幻想,讀中小學時就在學校圖書室裡嗜讀江戶川亂步和赤川次郎的作品。結婚後,白天當家庭主婦操持家務,利用早晚的空檔時間寫稿。2005年入選第二屆 BS-i 新人劇本獎佳作。2007年獲得第35屆 Radio Drama 大獎;同年,以短篇小說〈神職者〉獲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獎,出道作《告白》即以這個短篇當作開場,增寫六個篇章巧妙連結成這部暢銷日本的長篇小說,2008年出版後得到書店空前的熱烈反應,更在書店店員大力推薦讚賞下,成功製造讀者口碑,銷量至今破67萬冊,並獲得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,擊敗強勁對手東野圭吾與伊(土反)幸太郎。其後尚有兩本新作:《少女》、《贖罪》。
譯者簡介
丁世佳
以翻譯糊口二十年,譯有《銀河便車指南》、《宇宙盡頭的餐廳》、《死亡祭儀》等,現為無業遊民。部落格:tanzanite.pixnet.net/blog